<form id="x55bl"></form>
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x55bl"><form id="x55bl"><th id="x55bl"></th></form>
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x55bl"><form id="x55bl"><nobr id="x55bl"></nobr></form></address>
            <form id="x55bl"><nobr id="x55bl"><meter id="x55bl"></meter></nobr></form>
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x55bl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x55bl"><nobr id="x55bl"><meter id="x55bl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首頁> 社群> 環保 行業交流群> 環保治污不能脫離法律框架

            環保治污不能脫離法律框架

            瀏覽(918) 評論(0) 贊(0) 收藏(0)
            來自: 楊雪 發布于: 2017-08-28 17:59:19

              據報道,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對部分地方在環境督查時,采取所有企業“一刀切”關停的管控方式作出回應,明確反對部分地方平時不作為,檢查時“濫作為”的行為。

              不少網民認為,環保治理不能脫離法律框架,應將功夫放在平時,通過政策、制度、監管、執法的有效配合,針對不同企業分門別類進行整治,這樣才不至于臨時抱佛腳,不顧企業和群眾訴求一關了之。

              “一刀切”關停被指粗暴

              網民“棗鄉紅韻”說,有的地方政府不論企業是否環保達標,一律實行“停產”。環境治理,若是一味靠“堵”,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網民“極地”說,有些地方平時監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任由環境違規違法事件滋生;中央監管到來時,又一律粗暴地“一刀切”關停,這種做法是對國家環保政策的曲解,掩飾了自身工作的缺失和不足。

              網民“鐘茂初”認為,目前的根本問題是,一些政府部門至今沒有改變“GDP至上”的政績觀和發展理念,一些地方的經濟增長規劃沒有把“減排”作為一個長期目標!碍h!币坏┏蔀榕R時性、強制性的行政任務,“一律停產”之類的非常規手段也就粉墨登場了。

              有網民提出,這種做法打亂了經濟系統的內在聯系。對企業的影響,則是打亂了此前按照市場行情所形成的企業運行計劃。

              分類監管 加強懲戒

              有網民認為,環境治理應通過實施差異化政策措施,比如“一企一策”,以及細化環保監管制度等,結合法律、信息手段等的使用,多措并舉,倒逼企業轉型升級,淘汰落后產能,實現企業排放達標。

              還有網民指出,環保治理是長期行為,根本在于平時的嚴監管、嚴執法、嚴懲處,將隱患消滅于無形,才能從源頭斬斷“一刀切”式執政行為。網民“法大于天”強調,環保治污一定要限定在法律框架內,依法行政,公平執法,從嚴打擊違法排污企業。

              網民“棗鄉紅韻”建議,將高耗能、重污染、無環評手續的污染大戶擺在重點治理首列,采取限產停產,進駐企業,責令企業出臺整改方案,限期改正等,整改進度完成不了的一律關停;對污染輕微且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,可以采取“整改一批”、“扶助一批”、“提高一批”的辦法,有步驟有計劃分類治理;對于取得環評手續并且排放達標企業,應大力扶持,借此推動優質企業彎道超車。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,對環評不達標相關責任人給予重處罰。


            他們都在說 (共0 條評論)

            我要說

            該文章僅社群成員才可評論!

            請先登錄

            客戶端

            客戶端

            觸屏版

            觸屏版

            網頁版

            網頁版

    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   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